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ī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ㄕㄧ ㄓㄧ ㄏㄠˊ ㄌㄧˊ ,ㄇㄧㄨˋ ㄧˇ ㄑㄧㄢ ㄌㄧ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同“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進不了那座清祕堂,用個部屬中書,已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茅盾 《第一階級的故事》:“這中間失之毫厘,就會謬以千里,不能不說明白。”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成語(Idiom):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zhī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原本只有微小的差錯或錯誤,卻因此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本來只有極小的差錯,但由于這個差錯被放大或者被忽視,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它用來形容一個微小的錯誤或者疏忽,卻因此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或者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情境,比如工作中的疏忽導致了重大失誤,學習中的一個小錯誤造成了整個考試的失敗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秦朝末年,項羽率領大軍攻打秦國,攻至垓下之戰時,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當時項羽領導的大軍占據了優勢,但是項羽卻犯了一個微小的錯誤。他在軍隊行進的時候,遺漏了一個毫厘大小的標志物,導致了整個軍隊行進的方向出現了偏差。最終,這個微小的差錯導致了項羽軍隊的失敗,劉邦最終獲得了勝利。因此,人們用“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來形容一個微小的錯誤,卻因此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來只是個小錯誤,卻因此導致了整個項目的失敗,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2. 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卻可能因此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后果,我們不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修建一座大橋的時候,由于一個微小的錯誤,整座橋梁都崩塌了,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錯誤相關的成語,比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本來只是忘記了帶作業,結果老師給了他一份零分,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2. 初中生:我本來只是在考試中漏寫了一個公式,結果導致了整個題目的錯誤,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3. 高中生:他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個小錯誤填寫了不正確的信息,結果導致了整個申請被拒,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