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拗
成語(Idiom):僻拗(pì ào)
發音(Pronunciation):pì 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行為獨特,難以理解或接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僻拗形容的是人的言辭或行為,指其獨特、古怪,使人難以理解或接受。這種言辭或行為通常與常規相悖,與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不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僻拗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與常規不符,難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一些行為古怪、思維獨特的人,或者形容一些言辭奇特、難以理解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彌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王彌在晉朝時,因為他的言辭和行為獨特而被人稱為“僻拗”。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僻拗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前者“僻”表示獨特、古怪,后者“拗”表示扭曲、難以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方式真是太僻拗了,我們都無法理解他的想法。
2.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總是充滿著僻拗的藝術風格,讓人難以捉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走在一條彎曲的小路上,他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都很獨特,與眾不同,就像這條小路一樣扭曲。這樣就可以將“僻拗”這個成語與形象的場景聯系起來,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僻拗”相關的成語,如“獨樹一幟”、“異想天開”等,以擴大詞匯量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太僻拗了,老師都聽不懂。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的劇情太僻拗了,我完全不知道在講什么故事。
3. 高中生:這本書的作者的思維方式很僻拗,讀起來很有挑戰性。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方向非常僻拗,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