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戒
基本解釋
(1).謂上天給予的儆戒。《書·胤征》:“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后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表象之應,以顯天戒,明王事焉。” 明 李東陽 《求退錄》:“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窮。”《明史·章懋傳》:“ 武宗 立,陳勤圣學、隆繼述、謹大婚、重詔令、敬天戒五事。”
(2).謂天性戒絕某些嗜好,如飲酒等。《三國演義》第十四回:“酒至 曹豹 面前, 豹 曰:‘我從天戒,不飲酒。’”
成語(Idiom):天戒(tiān jiè)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神明發出的警告或警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戒一詞源自于古代神話傳說,意為神明發出的警告或警示。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神明可以通過天象、自然災害等方式向人們傳遞信息。因此,當出現一些不尋常的天象或自然災害時,人們會認為這是天戒的表現,是神明對人們的警告或警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戒一詞常用于形容一些不尋常的現象或事件,暗示著某種不祥的預兆或警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危險或不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戒的具體故事并無明確的記載,但在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們相信天象和自然災害是神明對人們的警告或警示。因此,天戒一詞逐漸形成并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戒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大雨是天戒的警示,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環境保護。
2. 那次地震被認為是天戒的信號,提醒人們要做好防災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天戒”與天氣預警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天戒可以理解為神明對人們發出的天氣預警,提醒人們要注意天氣變化和可能出現的危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戒相關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了解中國古代人們對神明和天象的信仰和敬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下大雨,我覺得是天戒,所以不敢出門。
2. 初中生:那場地震被認為是一次天戒,提醒人們要加強地震防范意識。
3. 高中生:這次臺風來得很突然,我覺得是天戒,我們應該做好防災準備。
4. 大學生:那次火山爆發被視為是一次天戒,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并關注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