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
成語(Idiom):竹塹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q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隔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塹是由“竹”和“塹”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竹是一種高大的植物,塹指的是溝渠。竹塹這個成語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彼此之間有像竹子和溝渠一樣的隔閡和距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竹塹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彼此之間有隔閡和距離。可以用于描述親友之間長時間沒有聯系、彼此心里有芥蒂、交往疏遠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竹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五年》:“魯人有疾,袒而被之,曰:‘我固疾矣。’門人曰:‘疾,何故?’曰:‘吾聞之也:齊人有竹塹,不可臨也。’門人曰:‘何不可臨也?’曰:‘其若是其居也,雖臨之不可乎?其若是其居也,雖不臨而可乎?’”故事中的魯人生病,袒露身體,表示自己已經病得很重了。門人問他為什么病得這么重,他回答說:“我聽說齊國有一道竹塹,不能夠靠近。”門人問為什么不能夠靠近,他回答說:“如果竹塹是這樣的地方,即使靠近了也不行;如果竹塹是那樣的地方,即使不靠近也可以。”這個故事中的竹塹被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隔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竹塹,幾乎沒有交集。
2. 由于長時間沒有聯系,他們之間產生了竹塹。
3. 他們之間的竹塹已經存在多年,很難彌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竹塹這個成語進行聯想,想象兩根竹子之間有一個很深的溝渠,無法靠近和跨越,形象地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和隔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水火不容”、“隔岸觀火”等,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之間的關系很竹塹,很少一起玩。
2. 初中生(13-15歲):由于長時間沒有聯系,他們之間產生了竹塹,變得很疏遠。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之間的竹塹已經存在多年,很難彌合,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交流。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們之間的竹塹始于一次誤解,多年來彼此都沒有解開這個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