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病
基本解釋
非議指摘。《新唐書·李蔚傳》:“ 蔚 上疏切諫,引 狄仁杰 、 姚元崇 、 辛替否 所言,譏病時弊。”《金史·荊王守純傳》:“上戒諭 守純 曰:‘始吾以汝為相者,庶幾相輔,不至為人譏病耳。汝乃惟飲酒耽樂,公事漫不加省,何耶?’”
成語(Idiom):譏病
發音(Pronunciation):jī b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嘲笑、批評別人的病痛或缺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譏病是由“譏”和“病”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譏”意為嘲笑、諷刺,表示對別人的錯誤或缺點進行批評;“病”則表示疾病、弱點。譏病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嘲笑、批評別人的病痛或缺點,常常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譏病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嘲笑或諷刺別人的弱點、錯誤或缺點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諷刺他人的行為或言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別人的錯誤進行批評和調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譏病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十二年》:“夫譏病者,罪也。”在古代,譏病是一種被認為不道德的行為,因為嘲笑或批評別人的病痛或缺點被視為傷人自尊的行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并沒有具體的傳說或故事,而是從古代的社會道德觀念中演化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譏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譏”和“病”分別表示嘲笑、批評和疾病、弱點的意思。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譏病別人的缺點,卻從不關注自己的問題。
2. 別人的病痛不是用來譏病的,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譏病”拆分成兩個詞來記憶這個成語。譏可以理解為嘲笑、諷刺,病可以理解為疾病、弱點。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成語的意義,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展對譏病這個成語的理解。例如,“諷刺”、“批評”等詞語都與譏病有一定的關聯,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譏病同學們的衣服,讓大家都很不開心。
2. 初中生:老師譏病了我寫的作文,我感到很受傷。
3. 高中生:她總是譏病別人的外貌,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而不是譏病他們的決定。
5. 成年人:他喜歡譏病別人的缺點,卻從不反省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