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水
成語(Idiom):禍水
發音(Pronunciation):huò s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帶來災禍、不祥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禍水一詞來源于《左傳·莊公十五年》:“凡禍水者,人謂之害。”意思是指帶來災禍的水,比喻帶來不祥的人或事物。這里的“水”不僅僅指實際的水,還可以泛指一切能夠給人帶來災禍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禍水常用于形容那些給人們帶來災禍或不幸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破壞和破壞力強的因素,以及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產生負面影響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歷史書籍,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其中的這句話是描述莊公時期的一次水災,災害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后來,人們通過這句話來形容那些帶來不祥的人或事物,稱之為“禍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禍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禍”是名詞,意思是災禍;“水”是名詞,意思是液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壞人就像禍水一樣,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2. 小偷是社會的禍水,我們要齊心合力將他們繩之以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禍水”。可以想象一個污濁的水源,水中充滿了毒蟲和病菌,它們給人們帶來了災禍和不幸。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禍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拓展你的知識。例如,了解其他形容災禍和不祥的成語,如“禍不單行”、“禍從口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小明是個禍水,經常搗亂。
初中生:這場火災是由禍水引起的。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成了社會的禍水。
大學生:網絡詐騙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