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桃
成語(Idiom):余桃(yú táo)
發音(Pronunciation):yú t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一些好處或利益給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余桃”源自《莊子·逍遙游》:“余桃者,食之者也。余阿衡者,受之者也。”意為吃剩下的桃子是食用者的,剩下的桃核是給予者的。引申為留下一些好處或利益給別人,表示慷慨大方,樂于分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取得利益或享受好處后,還愿意留下一部分給他人,表達他的慷慨和善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講述了莊子與阿衡的對話。莊子告訴阿衡,吃剩下的桃子是食用者的,剩下的桃核是給予者的。這個故事通過桃子和桃核的比喻,表達了莊子的思想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他總是懂得余桃,樂于分享。
2.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不僅關注自己的利益,也懂得余桃給予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余桃”與“慷慨分享”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吃剩下的桃子,卻將桃核留給他人,展現出他的慷慨和善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慷慨和分享的成語,如“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朋友一起吃水果,我把剩下的蘋果余桃給了他。
2.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經常互相幫助,大家都懂得余桃。
3. 高中生:在競賽中,他雖然得到了第一名的好處,卻依然懂得余桃,與其他同學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