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斵
基本解釋
斵,也寫作;“斲”。《老子》:“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自傷其手矣。”后因以“代斵”謂代替別人去做自己難以勝任的事情。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李夷簡 《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上相公》:“代斲豈容易,守成獲優游。 文翁 舊學校, 子產 昔田疇。” 宋 秦觀 《代南京謝上表》:“滿器難持,孤根易毀,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傷。” 清 錢謙益 《啟禎野乘序》:“謂余不信,則又以人禍天刑懼之,曰:‘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痛哉斯言,正為今日載筆之良規,代斲之炯鑒也!”
成語(Idiom):代斵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z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代替主人干活,主人卻得不到功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代斵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代替主人干活,主人卻得不到功勞。它形容的是一個人為他人做了很多工作,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認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代斵常常用來形容工作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工作場所、家庭、學校等各種場合,用來抱怨自己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認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代斵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農夫請來一個年輕人幫他種地。年輕人努力工作,為農夫干了很多活,但是農夫卻沒有給他工資或其他回報。年輕人感到很不公平,于是他決定離開。農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請年輕人留下,并答應給他更多的回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代斵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代”表示代替,第二個字“斵”表示干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代斵著公司的工作,但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2. 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卻沒有得到丈夫的贊賞,感覺自己很代斵。
3. 這個學生一直默默地幫助同學,但卻沒有得到老師的贊揚,覺得自己很代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代斵”與“代替主人干活得不到功勞”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比如,可以想象自己為他人做了很多工作,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感覺自己像是一個代替主人干活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你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一直幫媽媽收拾房間,但她卻沒有夸獎我,感覺自己很代斵。
2. 初中生:我在學校里擔任了很多職務,為同學辦了很多事情,但卻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覺得自己很代斵。
3. 高中生:我為學校參加各種活動付出了很多,但卻沒有得到學校的獎勵,感覺自己很代斵。
4. 大學生:我在實習期間為公司做了很多工作,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覺得自己很代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