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恬不知恥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bù zhī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沒有羞恥心,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或缺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恬不知恥是由“恬”、“不”、“知”、“恥”這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恬指安逸、安閑;不表示否定;知表示了解、認識;恥表示羞恥、羞愧。恬不知恥形容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或缺點,沒有羞恥心,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悔改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恬不知恥通常用于批評那些無恥之徒,形容他們對于自己的錯誤或缺點毫無自覺和羞恥之心。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視道德、不顧他人感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恬不知恥最早出現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平原君虞卿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顧道義,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沒有羞恥心、不知悔改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恬不知恥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明確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竟然恬不知恥地繼續撒謊,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2. 這個人明明做錯了事情,卻恬不知恥地指責別人。
3. 小明對自己的錯誤恬不知恥,從不認真反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恬不知恥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臉上毫無羞恥之色,面無表情,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或缺點,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羞恥心相關的成語,例如“不恥下問”、“羞恥之心人皆有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考試作弊,卻恬不知恥地說自己是最聰明的。
2. 初中生:那個學生明明欠了好多功課,卻恬不知恥地說自己已經做完了。
3. 高中生:他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恬不知恥地把責任推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