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憤世疾俗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shì jí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世俗現象感到憤怒和厭惡,表達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世疾俗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憤世”和“疾俗”兩個成語組成。憤世指對世俗現象感到憤怒和不滿,疾俗指對世俗風尚感到厭惡和反感。憤世疾俗形容一個人對社會風氣、倫理道德等方面不滿,抱有一種激烈的反叛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憤世疾俗常用于描述那些對社會現象不滿的人,他們對現實感到失望,并拒絕順應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些獨立思考、有個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憤世疾俗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如明代楊慎的《世說新語》和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等。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表達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反思,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世疾俗是由兩個成語組成的詞組,憤世和疾俗分別表示憤怒和厭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憤世疾俗的人,對社會現象總是充滿不滿和批判。
2. 她的憤世疾俗態度讓她在同齡人中顯得與眾不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該成語:
將憤世疾俗拆分成兩個部分,憤世和疾俗。想象一個人對世俗現象憤怒和不滿,同時又對世俗風尚感到厭惡和反感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該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憤世疾俗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不合時宜”、“超凡脫俗”等,以拓展對社會現象和個人態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憤世疾俗地對待學校的規定,覺得它們太無聊了。
2. 初中生:她對社交媒體上的炫富現象感到憤世疾俗,認為這些人太虛榮了。
3. 高中生:他對政府的腐敗行為感到憤世疾俗,希望能見到一個更公正的社會。
4. 大學生:她對職場上的權力斗爭和勾心斗角感到憤世疾俗,更希望能夠追求真正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