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褐
基本解釋
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二:“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明 方孝孺 《適意齋記》:“毛褐不完者行於途,雖錦衣狐裘不能知其溫?!?/p>
成語(Idiom):毛褐(máo hè)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衣物顏色暗淡、質地粗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褐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毛指的是毛線,褐指的是褐色。毛褐原指的是用粗糙的毛線織成的衣物,顏色暗淡。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事物質量差、質地粗糙、外觀寒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褐一詞常用來形容衣物、家具、建筑等的外觀粗糙、不光鮮亮麗,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穿著不體面、不講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家常常只能穿著用粗糙的毛線織成的衣物,這種衣物顏色暗淡、質地粗糙,與富貴人家的錦繡衣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毛褐成為了形容貧困、寒酸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毛褐的衣服,給人一種樸實的感覺。
2. 這個房子雖然毛褐簡陋,但是住著很舒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毛褐。可以想象自己穿著一件顏色暗淡、質地粗糙的毛衣,感受一下那種寒酸的感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質量、外觀相關的成語,如“錦衣玉食”、“錦上添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家的沙發看起來毛褐毛褐的,不太好看。
2. 初中生:這個電腦屏幕分辨率低,顯示效果毛褐不清。
3. 高中生:他的穿著總是毛褐不堪,缺乏品味。
4. 大學生:這家咖啡店裝修得毛褐簡約,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
5. 成人:那個小餐館的菜品雖然毛褐樸實,卻非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