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察
基本解釋
(1). 唐 宋 時置監察御史,分察六部、六事,號六察官?!?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其一,察官人善惡;其二,察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其三,察農桑不勤,倉庫減耗;其四,察妖猾盜賊,不事生產,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異等,藏器晦跡,應時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縱暴,貧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宋史·職官志四》:“監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糾其謬誤,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當否,歲終條具殿最,以詔黜陟。”
(2).監察御史的代稱。 宋 朱熹 《與李誠父書》:“茲聞榮被親擢,進居六察之聯,深以為慰?!?/p>
成語(Idiom):六察(liù chá)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c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個方面的考察或觀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察意指對事物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和考察,從多個角度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質和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描述對一個問題或事物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和觀察的情況。常用于教育、科研、工作等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察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中,晏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六察的觀點,認為對于一個問題或事物的了解應該從六個方面進行考察,才能得到全面準確的結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六”和“察”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六察問題的各個方面,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2. 做研究要六察問題的各個方面,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六察”與“六個方面”的概念聯系起來,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該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晏子的思想和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六尺之孤”、“六畜興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六察動物的習性,每次去動物園都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在寫作文之前六察題目,搞清楚要求,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3. 高中生:在準備考試時,我會六察每個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以便更好地復習。
4.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時,我們需要六察相關文獻和實驗數據,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