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攣
成語(Idiom):綿攣
發音(Pronunciation):mián l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柔軟而無力,沒有力量或者彈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綿攣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綿意為柔軟,攣意為無力。綿攣形容物體沒有力量或者彈性,柔軟無力。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體力虛弱,或者某種物體的質地松軟、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綿攣一詞常用于形容人體力不支或物體質地軟弱無力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疲憊不堪的人,或者某種材質柔軟的物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綿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外篇·德充符》:“綿綿乎人之相蔽也,攣攣乎人之相憎也。”這段話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相互掩蓋、互相厭惡。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形容柔軟而無力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綿攣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形容詞“綿”和動詞“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了幾天,現在感覺非常綿攣,一點力氣都沒有。
2. 這種材料質地綿攣,沒有彈性,不適合用來做支撐材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軟綿綿地躺在地上,沒有力氣站起來,就可以聯想到綿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綿攣相關的成語,如“綿力薄材”、“攣手攣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了,所以感覺綿攣,不能參加運動會了。
2. 初中生:經過一天的訓練,他的身體感到綿攣,但他還是堅持繼續訓練。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他感到身體綿攣,需要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