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承
基本解釋
(1).允諾;保證。《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 陵 母於 霸王 面前,口承修書招兒。”
(2).承認;招供。《敦煌變文集·搜神記》:“遂即將 侯周 送縣,一問即口承如法。” 蔣禮鴻 通釋:“﹝口承,﹞這里作承認、招伏講。”
英文翻譯
1.mouthpiece; nozzle; lip
成語(Idiom):口承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口頭傳承、口頭傳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承是指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將知識、經驗、傳統等傳遞給后代。它強調的是口頭的傳統和學問,而非書面的記錄或文字的傳承。口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教育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承常常用于描述一些沒有書面記載的傳統、技藝或知識的傳承。比如,傳統的手工藝技術、民間故事、家族的家訓等都是通過口承的方式傳遞下來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承的起源,沒有具體的故事可言。因為口承作為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口”是指嘴巴、口頭的意思,“承”是指傳承、承載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技藝是由老一輩的工匠口承傳下來的。
2. 我們應該珍惜口承的傳統,將它傳遞給下一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口承”拆分為“口”和“承”兩個部分來記憶。口頭傳承是通過口傳承承載著的傳統和學問,因此可以將“口”與“傳統”聯系在一起,將“承”與“承載”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口頭傳統和口頭傳承的方式,如諺語、歌謠、神話故事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它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深層次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把他的故事口承給我聽。
2. 初中生:這個傳統技藝是由前輩口承傳給我們的。
3. 高中生:我們應該重視口承的傳統,將它傳遞給未來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