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遙
成語(Idiom):飄遙
發音(Pronunciation):piāo y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輕飄飄、不牢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飄遙表示人或事物沒有根基,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變動不定。形容人行動不穩定,沒有定見或原則;形容事物沒有根基,容易被外力摧毀或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行為或事物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漢朝末年,王莽篡位稱帝,時任大司馬的王邑對王莽的行為極為不滿,但出于忌憚沒有直接表達。有一天,王邑在王莽面前提到了一個人,說他“飄飄然若神仙,遙遙然若輕云”,暗指王莽行事不牢固、沒有根基。王莽聽后感到惱火,但卻無法對王邑表示不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總是飄飄然、沒有實際可行性。
2. 這個項目的前景很飄遙,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做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飄遙”聯想成“飄飄然若神仙,遙遙然若輕云”,這樣可以幫助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不穩定、易變相關的成語,如“風風火火”、“瞻前顧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飄遙的氣球被風吹走了。
2. 初中生:他的態度飄遙,沒有明確的主張。
3. 高中生:這個理論的科學性還存在一些飄遙的地方。
4. 大學生: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需要避免飄遙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