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啓
基本解釋
同“山公啟事”。啟,亦寫作“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辭謹敬,多乖 釋迦 之書;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啟。” 唐 張九齡 《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詞》之二:“本謂 山公 啟,而今歿始揚。” 宋 黃庭堅 《踏莎行·臨水夭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芭蕉漸展 山公 啟。”
成語(Idiom):山公啓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gōng q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山為公開的地方,比喻事情公開透明,沒有任何隱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公啓的字面意思是“山”是山岳之意,“公”是公開之意,“啓”是開啟之意。在古代,山岳被視為神圣的地方,公開地展示在山上的事物被認為是公正和真實的。因此,山公啓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情公開透明,沒有任何隱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公啓常常用于描述公開透明的場景,比如政府公開招聘、公司公開財務報表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比如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坦誠公正,沒有任何隱瞞,可以說他是一個山公啓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公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國家的國王非常注重政府的公正和透明,他在山上建了一座公堂,用來公開審理案件和發布政策。這個公堂被稱為“山公”,因為它建在山上,是公開的地方。后來,人們就用“山公啓”來形容公開透明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公啓由三個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山、公、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山公啓,沒有任何隱瞞。
2. 政府的決策過程應該是山公啓的,不能有任何不透明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公啓的意思聯想成一個公堂建在山上,表示公開透明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透明和公正相關的成語,比如明察秋毫、明察暗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班級規章制度是山公啓的,每個人都知道。
2. 初中生:學校組織的選舉過程應該是山公啓的,不能有任何作弊行為。
3. 高中生:政府應該保證公務員招聘的過程是山公啓的,不能有任何腐敗現象。
4. 大學生:公司的招聘流程應該是山公啓的,不能有任何歧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