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
基本解釋
(1).猶言修道。《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指矯性而為高遠難行之事。《禮記·中庸》:“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作向導。《左傳·隱公五年》:“ 邾 人告於 鄭 曰:‘諸君釋憾於 宋 ,敝邑為道。’” 陸德明 釋文:“道,音導。本亦作‘導’。”
成語(Idiom):為道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為了追求真理和道德,奉行道義之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為道是由“為”和“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為”表示為了、為著,而“道”表示真理、道義。因此,為道的基本含義是為了追求真理和道德,奉行道義之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為道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種行為追求真理、遵循道義的精神和行為方式。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以道德為準則,堅持追求真理,不計個人得失。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體或組織為了公益事業、社會福利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為道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有一心焉。寡人之于國,何為而不為?’孟子對曰:‘為利者亡,為道者存。’”這段對話表達了孟子對于國家治理的觀點,強調了奉行道義之道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為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為道,努力追求真理,不圖個人名利。
2. 這個慈善機構一直為道,致力于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為道”聯想成一個人站在道路上,一心追求真理和道義,不為個人利益所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道德、真理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道德經”、“道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道,每天都遵守校規校紀。
2. 初中生:她為道,義務幫助鄰居家的老人。
3. 高中生:他為道,選擇了追求藝術夢想的道路。
4. 大學生:他為道,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