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
基本解釋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蒙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巖》詩:“貞松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英文翻譯
1.(一樣顏色) of the same colour; of one colour; shade
成語(Idiom):一色
發音(Pronunciation):yī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顏色或一種品質完全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色”是由形容詞“一”和名詞“色”組成的。其中,“一”表示完全一致,沒有差異;“色”表示顏色或品質。因此,“一色”指的是一種顏色或一種品質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顏色或品質完全相同,沒有任何變化或差異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思想、行為、表情等方面完全一致,沒有任何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一色”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的記載,可能是在民間流傳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花瓶的顏色一色,非常協調。
2. 這些學生的答案一色,都是正確的。
3. 他們兄弟倆一色,不僅長得像,連興趣愛好都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幅畫面,畫面中的物體或人物的顏色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差異,來幫助記憶成語“一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顏色或品質相關的成語,如“五顏六色”、“多彩多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畫畫的時候,小明用了很多顏色,畫出了一幅五顏六色的畫。
2.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一色的作業。
3.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同學們學習非常努力,考試的成績一色是優秀的。
4.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學生們都很有紀律,他們的校服一色,非常整齊。
5.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大家的工作風格一色,非常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