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存
基本解釋
(1).謂保全、育成已存者。《易·繫辭上》:“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孔穎達 疏:“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萬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萬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謂稟其始也,存謂保其終也。”《莊子·田子方》:“ 楚王 與 凡君 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君 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意以為獲無用之虜,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遠救於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天地雖以生生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王侯雖以存存為功,而未能令存者無患。”
(2).存在,保持。 宋 范仲淹 《太子賓客謝公夢讀史詩序》:“以公生平之心,蹈於斯,誠於斯,故精義存存,著於神明而不亂矣。”
成語(Idiom):存存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c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存留、保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存是一個由重復的詞語構成的成語,意為存留、保存。它強調某個事物或情感的存在,并帶有一定的持久性和延續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存常用于描述某種情感或事物的持久存在,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感情、思想、記憶、習慣等長期保持不變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存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存存如也,雖有奸人,弗能間也。”意為“他存留下來,即使有奸人,也不能使他離間。”后來被用來形容某種事物或情感的持久存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存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詞語構成的成語,形式上呈現重復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故鄉的思念存存,一直沒有改變。
2. 這種傳統的習俗已經存存了幾百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存的發音與“存儲”相聯想,存儲是將信息保存下來的意思,與存存的基本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保存、持久性相關的成語,如“長存不朽”、“千古流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把這個禮物存存起來,直到我生日的時候再打開。
2. 初中生:這位作家的作品很有意義,它將會存存下來,影響后人。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應該被我們珍惜和存存下來。
4. 大學生:我們的友誼將會存存,無論我們將來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