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手書
基本解釋
按捺指印作為憑證的文書。《周禮·地官·司市》“以質劑結信而止訟” 漢 鄭玄 注:“質劑,謂兩書一札而別之也,若今下手書。” 賈公彥 疏:“ 漢 時下手書,即今畫指券,與古‘質劑’同也。”
成語(Idiom):下手書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à shǒu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得好的字跡或書法作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手書是指字跡或書法作品寫得好,用來形容字跡工整、書法優(yōu)美。下手指的是寫字時手的動作,書指的是書法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或評價他人的字跡或書法作品,也可以用于形容自己寫字或書法作品的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手書這個成語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與中國古代書法有關。在古代,書法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人們對于字跡的要求非常高,下手書就是形容字跡寫得好的一種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要由“下手”和“書”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真是下手書,一看就是經(jīng)過精心練習的。
2. 這幅書法作品的字跡工整,可以說是下手書中的佼佼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手書”與寫字時的動作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下手寫字的場景,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書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下手書的美。可以通過參觀書法展覽、閱讀書法相關的書籍和文章等方式進行延伸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今天寫的字很漂亮,是不是可以說是下手書?
2. 初中生:同學們都說我的字寫得很好,他們都說我是下手書的高手。
3. 高中生:我最近正在學習書法,希望有一天能夠寫出真正的下手書。
4. 大學生:我喜歡欣賞書法作品,特別是那些下手書般的字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