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資
基本解釋
財貨匱乏。 漢 王符 《潛夫論·敘錄》:“《洪范》憂民,《詩》刺末資。浮偽者眾,本農必衰。節以制度,如何弗議?故敘《浮侈》第十二。”
成語(Idiom):末資(mò zī)
發音(Pronunciation):mò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末尾的資質,指某人的才能或能力在末尾或尾聲時得到發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資一詞源自《列子·湯問》:“湯問于伯魚曰:‘夫圣人者,豈有末資哉?’”意思是圣人的才能不會在末尾時衰退。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人的才能在最后階段得到充分發揮,取得較好的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最后時刻展現出優秀的才能或能力,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也可用于形容某事物在最后時刻達到高潮或最佳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末資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列子》中。《列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部哲學著作,作者為列御寇。其中的“湯問于伯魚曰”一段對話中出現了“末資”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資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在比賽的前半段表現平平,但在末資時段卻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
2. 這部電影在結局處展現出了末資的魅力,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末資”記憶為“末尾的資質”,表示某人在事物的末尾或尾聲時展現出的才能或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才能或能力相關的成語,如“才高八斗”、“一技之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期末考試前沒怎么學習,但在最后一天突擊復習,展現出了末資,考了個好成績。
2.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籃球比賽,我們一直落后,但在末資時段,我們隊員的發揮突出,最終逆襲獲勝。
3. 高中生:我在寫作比賽中一直沒有取得突破,但在末資時刻,我靈感突然迸發,寫出了一篇優秀的文章。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末資時段,我們團隊的協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成功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