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遁
成語(Idiom):棲遁(qī dùn)
發音(Pronunciation):qī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隱藏、遁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棲遁是指隱居、遁世,遠離塵囂,過一種隱居的生活。它表示逃避繁忙喧囂的世界,尋求寧靜和自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棲遁常用于形容某人遠離塵世,隱居山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也可以用來形容逃避現實,不愿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心理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棲遁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篇》中,原文是“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其中“與命與仁”一句被解釋為隱居山林,過一種隱士的生活。后來,這個詞匯逐漸演變為棲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決定棲遁山林,過一種寧靜的生活。
2. 這位作家在文學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依然保持著棲遁的心態,遠離紛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在樹上棲息(棲),躲避追捕者(遁),以此來記憶棲遁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其他與棲遁相關的成語,如“鶴立雞群”、“獨善其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想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好像隱居在山林中一樣,棲遁遠離喧囂。
2. 初中生(13-15歲):有時候,我希望能夠棲遁山林,遠離學業的壓力和社交的紛擾。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壓力大,我渴望棲遁山林,遠離繁忙的學習和競爭。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常常想要棲遁一段時間,遠離喧囂,尋求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