嗉袋
成語(Idiom):嗉袋
發音(Pronunciation):sù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貪食,胃口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嗉袋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胃口非常大,貪吃貪食。嗉指的是人的嗉囊,袋指的是袋子,相當于形容一個人的胃口像袋子一樣無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吃飯時非常貪吃,胃口特別大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貪吃不知節制的性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嗉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故事中,齊國有一個官員叫做召忽,他非常貪吃,胃口特別大。一次,他參加了一個宴會,他吃了很多菜肴,還沒吃飽。宴會結束后,他把剩下的菜肴都裝進了一個口袋里。他的朋友們看到后非常驚訝,覺得他的胃口像袋子一樣無底,于是就用“嗉袋”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嗉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嗉”和“袋”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嗉袋,吃了一頓大餐還要再吃。
2. 小明這個嗉袋,一天能吃好幾頓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嗉袋形象化,將一個巨大的袋子和一個貪吃的人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形容一個人貪吃的成語,例如“狼吞虎咽”、“食不厭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真是個嗉袋,每頓飯都吃得很多。
2. 初中生:他是個嗉袋,吃飯的時候總是把菜肴吃得一點不剩。
3. 高中生:班上有個同學特別貪吃,真是個嗉袋,每天都能吃好幾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