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刑
基本解釋
(1). 周 代刑書名。《左傳·文公十八年》:“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左傳·昭公六年》:“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杜預 注:“ 周 之衰,亦為刑書,謂之《九刑》。”
(2).古代的九種刑罰。《漢書·刑法志》:“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謂正刑五,及流、贖、鞭、撲也。”五正刑,即墨、劓、剕、宮、大辟。按,《周禮·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 賈公彥 疏:“九刑者, 鄭 注《堯典》云: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樸、贖刑。”與此略異。
成語(Idiom):九刑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的九種刑罰,也用來形容極其嚴重的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刑是指古代中國的九種刑罰,包括剁、砍、刺、割、烙、宮、刑、杖、笞。這些刑罰形式殘酷且極其嚴重,用來對重罪犯進行懲處。在現代漢語中,九刑也用來形容極其嚴重的懲罰,強調其嚴厲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刑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受到嚴厲的懲罰,或者某種行為受到嚴厲的制裁。可以用于描述法律、道德或社會規范的嚴格執行,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遭受到的極其嚴重的打擊或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這種刑罰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對重罪犯的懲罰。九刑的殘酷程度使得它成為古代社會中最嚴厲的刑罰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九刑逐漸被廢除,但這個成語仍然被用來形容嚴厲的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下重罪,最終被判處九刑。
2. 他的行為違反了公司的規定,受到了九刑的處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刑的每個字與對應的刑罰形式聯系起來,如剁、砍、刺、割、烙、宮、刑、杖、笞。通過將這些刑罰形式與九刑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和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和刑罰形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九刑的含義和背景。此外,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鞭長莫及”、“刀山火海”等,以擴大對嚴厲懲罰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不聽老師的話,被罰站九刑。
2. 初中生:他們的犯罪行為太嚴重了,應該受到九刑的嚴厲懲罰。
3. 高中生:這個國家對反動勢力采取了九刑,以示嚴厲打擊。
4. 大學生:在這個法治社會中,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九刑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