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承
成語(Idiom):纂承
發音(Pronunciation):zǔan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繼承并且增補改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纂承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包含了“纂”和“承”兩個字。其中,“纂”意為增補、改進,表示對前人的成果進行補充和完善;“承”意為繼承、接受,表示接受前人的遺產和傳統。因此,纂承的基本含義是繼承并且增補改進,指接受前人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纂承常用于形容繼承并且發展完善前人的事物或思想。可以用來形容接班人在前人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進,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纂承的故事起源有很多,其中一則比較有名的故事是關于明代文學家楊慎的。相傳,楊慎在纂修《四庫全書》時,發現了前人修訂時的一些疏漏和錯誤。為了保持《四庫全書》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楊慎對其中的錯誤進行了補充和改正,從而實現了纂承的目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纂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纂”為動詞,表示增補改進;“承”為動詞,表示繼承接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繼承家族企業的基礎上,纂承了先輩的經驗并進行了創新。
2. 這部作品在承襲傳統的同時,纂承了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纂承”記憶為“增補改進并繼承”,或者將其與“傳承”這個詞進行對比記憶,強調纂承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增補和改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傳承”、“繼承”等,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在繼承爺爺的書法基礎上纂承自己的風格。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纂承先輩的勇敢精神,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高中生:纂承傳統文化是我們應該努力做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4.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學者,我們要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纂承自己的學術思想,為學術界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