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榦
成語(Idiom):志榦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g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志向高遠,抱負遠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志榦是由“志”和“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志”表示人的志向、抱負,“榦”表示高大的樹干。合起來表示人的志向像高大的樹干一樣,遠大而崇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志向高遠,有遠大的抱負和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呂氏春秋·明法》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的一個官員齊威王的大臣,名叫志榦。他非常聰明能干,而且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目標,因此被人們稱為“志榦”。后來,人們就用“志榦”來形容有遠大抱負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雖小,但志榦高遠,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有著志榦的心態,不斷追求更高的科學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志榦”這個成語與高大的樹木聯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示人的志向高遠,抱負遠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志向、抱負相關的成語,如“志同道合”、“志在四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成為一名醫生,因為我有志榦。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因為我有志榦。
3. 高中生:我立志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因為我有志榦。
4. 大學生:我有志榦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