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憫
成語(Idiom):寬憫
發音(Pronunciation):kuān m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寬容憐憫、寬厚仁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寬憫是指對他人的錯誤、過失或不幸能夠寬容、理解和憐憫。它強調了人們應該對他人的過錯持寬容和寬厚的態度,對他人的不幸能夠表現出同情和憐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寬憫常用于描述人們應該對他人的過錯或不幸持寬容和寬厚的態度。它可以用于教育場景,提醒人們在對待他人的過錯時要寬容;也可以用于人際關系中,提醒人們在與他人相處時要表現出同情和憐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寬憫”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篇·盜跖》一章中。盜跖是一個古代的盜賊,他犯下了許多罪行,但莊子在描述盜跖的時候并沒有以憎惡和仇視的態度來看待他,而是以寬容和憐憫的態度去理解他。這個故事強調了寬憫的重要性,人們應該對他人的過錯能夠寬容和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寬憫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寬”表示寬容,寬厚;“憫”表示憐憫、同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寬憫地看待別人的過錯,從不與人計較。
2. 在他的寬憫下,那個犯人有機會改過自新。
3. 她對待學生總是充滿了寬憫和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寬憫”與“寬容”和“憐憫”這兩個近義詞聯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將寬憫的含義和故事起源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片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寬宏大量”、“寬洪大度”等,來擴展對寬憫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寬憫地看待我的錯誤,給予了我改正的機會。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會寬憫他人,不要輕易去批評別人的過錯。
3. 高中生:面對他人的不幸,我們應該表現出寬憫和同情的態度。
4. 大學生:寬憫是一個成熟的品質,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5. 成年人:在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時,我們應該以寬憫的心態去理解他人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