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一個肯
基本解釋
謂很快就應允、承諾。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一折:“ 梅香 :‘秀才,俺姐姐説來,請你去那花塢中飲幾杯酒,你心下如何’正末:‘小生愿隨鞭鐙。’ 梅香 :‘你看他一讓一個肯。’”亦作“ 一問一個肯 ”。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正末:‘兀那漢子,我這小大哥要認你做個兄弟,你意下如何?’ 邦老 :‘籠驢把馬,愿隨鞭鐙。’正末:‘你看他一問一個肯。’”
成語(Idiom):一讓一個肯
發音(Pronunciation):yī ràng yī gè k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雙方互相退讓,達成共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讓一個肯是由“一”、“讓”、“一個”和“肯”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雙方,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讓”表示退讓,讓步;“一個”表示一個人;“肯”表示同意,答應。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雙方互相退讓,達成共識。在交流、協商或爭論中,雙方都愿意做出讓步,達成妥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讓一個肯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雙方在爭論、協商或交流過程中的態度。它強調雙方都愿意做出讓步,以達到共同的目標。可以用于工作、家庭、學校等各種場景,例如在團隊討論中,雙方就某個問題進行辯論,最終通過互相讓步,達成共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讓一個肯的故事并沒有確切的記載。這個成語的意思比較直觀,它反映了雙方互相退讓的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交流原則和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團隊會議上,大家都能夠一讓一個肯地討論問題,最終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解決方案。
2. 為了維護家庭和睦,夫妻雙方都要學會一讓一個肯。
3. 在談判中,雙方都需要一讓一個肯,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讓一個肯”這個成語與雙方互相讓步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互相退讓,表示雙方都愿意做出讓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溝通、協商和妥協相關的成語,如互通有無、和衷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們一讓一個肯地選擇角色,以免發生爭執。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我們要學會一讓一個肯,共同制定活動方案。
3. 高中生:在班級討論中,大家應該一讓一個肯地接受不同意見,以促進思維碰撞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