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牙巴
成語(Idiom):嚼牙巴
發音(Pronunciation):jiáo yá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中有話卻不敢說出來,心里不痛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嚼牙巴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嚼是指咀嚼,牙巴是指牙齒。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心中有話想說出來,但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敢說出來,心里不痛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的待遇或不滿意的情況時,心里有很多話想說,但因為害怕或顧慮而選擇保持沉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學家袁宏道。袁宏道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斗爭中,因為他的文章批評當時的政府而被追捕。當時,袁宏道的妻子非常擔心他的安全,而袁宏道則對這些不公正的待遇感到非常憤怒。他心中有很多話想說,卻因為害怕被追捕而選擇了保持沉默。后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人們就用“嚼牙巴”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心中有話想說卻不敢說出來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嚼牙巴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嚼”和賓語“牙巴”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里嚼牙巴,卻還是選擇了保持沉默。
2. 她嚼牙巴的樣子讓人看了心疼,但她還是選擇了沉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心中有很多的話想說,但嘴里卻嚼著牙巴,無法說出來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咽不下這口氣”、“心有余悸”等,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嚼牙巴,但我還是選擇了保持沉默。
2. 初中生:老師對我評分不公平,我嚼牙巴的心情非常不好,但我還是選擇了保持沉默。
3. 高中生:面對班級內的不公正現象,我嚼牙巴的心情非常憤怒,但我還是選擇了保持沉默,希望能夠通過其他方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