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暴虐無道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o nüè wú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統(tǒng)治者或者個人行為兇暴殘忍,對人民或他人進行殘害、壓迫或虐待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虐無道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個詞組成。暴指兇殘、殘暴,表示極端的暴力行為;虐指虐待、折磨,表示對他人的殘害或壓迫;無道指沒有道義、不遵循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或統(tǒng)治者的兇暴、殘忍和無法無天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此成語多用于形容統(tǒng)治者的暴虐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殘暴行徑。在討論歷史事件、個人行為或社會問題時,可以使用該成語來強調(diào)行為的兇殘和不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了齊國國君襄公的殘暴行為,他統(tǒng)治期間暴虐無道,對百姓進行殘害和壓迫。這個故事成為了暴虐無道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暴虐無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獨裁者統(tǒng)治期間,暴虐無道,百姓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2. 那個公司的老板對員工進行了暴虐無道的壓迫,導致員工們紛紛離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該成語的每個字拆分開來記憶,暴、虐、無、道,分別代表兇暴、虐待、沒有道義。也可以通過編寫一個故事來記憶,將暴虐無道的形象與一個殘暴的統(tǒng)治者聯(lián)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暴虐統(tǒng)治者和暴行事件,以及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壞人對小動物進行了暴虐無道的虐待,我們應(yīng)該保護動物的權(quán)益。
2. 初中生:這個獨裁者統(tǒng)治期間,暴虐無道,百姓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3. 高中生:歷史課上學到,某國的國君暴虐無道,對百姓進行了殘害和壓迫,導致民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