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框
成語(Idiom):鏡框(jìng ku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ìng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眼鏡的鏡框,比喻事物的外表或形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鏡框”比喻事物的外表或形式,強調了外表的美觀和裝飾性,而忽視了內在的實質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只重視外在表面,而忽略了內在的本質。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只看重外表,而對內在沒有真正了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鏡框”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意為眼鏡的框架。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形容事物的外表或形式。鏡框是眼鏡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起到美化和保護眼鏡的作用,但它并不能代表眼鏡的全部價值。因此,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只看重外表,而忽視內在的實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鏡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看重別人的外貌,完全是一個鏡框里的人。
2. 這個公司重視形象,但是忽視了內在的管理問題,簡直是一個鏡框式的企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鏡框”與眼鏡的外表和內在的區別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眼鏡的鏡框只是眼鏡的一部分,不能代表眼鏡的全部價值,類似地,人或事物的外表也不能完全代表其內在的實質和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貌取人”等,來加深對于只重視外表的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看到了別人的衣服好看,完全是一個鏡框里的人。
2. 初中生:這個電視節目太注重形象了,但是內容很空洞,簡直是一個鏡框式的節目。
3. 高中生:有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外貌,而忽視了內在的素質,他們就是鏡框人。
4. 大學生:這個政府官員只追求表面的成績和形象,而對于真正的問題卻視而不見,簡直是一個鏡框式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