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借
基本解釋
(1). 明 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種額外征收的雜稅。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條編始末》:“厥后大吏創勸借之説,民田畝科二升,名曰勸米,后以供應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勸耗。”參見“ 勸耗 ”。
(2).告借。 郭希仁 《從戎紀略》:“余不得已,乃延 楊松軒 、 顧耀山 、 張鼎九 、 喬雨亭 諸人,向該州富紳勸借,并招各鹽店豫交加價。”
成語(Idiom):勸借(quàn jiè)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勸告或勸說借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借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勸指勸告、勸說,借指借貸。勸借的基本含義是通過勸告或勸說來促使他人借貸。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向他人推薦借貸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借這個成語常常出現在商業或金融領域,用來形容某人向他人推薦借貸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勸告他人借貸以解決經濟問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勸借成語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中國古代商業活動的發展有關,商人或朋友之間通過勸告或勸說來推薦借貸,以幫助解決經濟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借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勸”是動詞,表示勸告、勸說的意思,“借”是動詞,表示借貸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朋友勸借了一筆錢,用來擴大自己的生意。
2. 我們應該勸借而不是借貸,以免陷入金融危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勸借”與商業或金融領域的場景聯系起來,例如商人之間的借貸,朋友之間的推薦借貸等,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金融、貸款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以擴大對這個領域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勸借了一本書給我的同學,希望他能夠學到更多知識。
2. 初中生(14歲):他勸借了一筆錢給他的朋友,幫助他解決了經濟困難。
3. 高中生(17歲):我們應該勸借而不是借貸,以避免陷入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