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傳弟子
基本解釋
謂第五代弟子。 孔穎達 《禮記正義序》引 漢 鄭玄 《六藝論》:“案《漢書·藝文志》《儒林傳》云,傳《禮》者十三家,唯 高堂生 及五傳弟子 戴德 、 戴圣 名在也。”按, 高堂生 為一傳, 蕭奮 為二傳, 孟卿 為三傳, 后蒼 為四傳, 戴德 乃 德 兄子 圣 為第五傳。
成語(Idiom):五傳弟子
發音(Pronunciation):wǔ chuán dì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一領域或技藝上受到傳承并精通的弟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傳弟子是由“五傳”和“弟子”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五傳”指的是師承傳承的五個層次,分別是師傳、父傳、祖傳、宗傳和道傳。而“弟子”則指的是學習者、門徒。五傳弟子的意思是在某一領域或技藝上接受了五個層次的傳承,并且達到了精通的水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一領域或技藝上非常出色,且經過了嚴格的傳承和培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傳弟子”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原文是“五傳之徒”。后來在明代袁宏道的《遠志堂集》中改為“五傳弟子”。故事中描述了王敦的弟子們都是經過了五代人的傳承和培養,因此被稱為“五傳之徒”,意味著他們在王敦的門下接受了嚴格的教育和培訓,成為了精通某一領域的學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傳弟子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五傳”是形容詞性短語,修飾“弟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五傳弟子,精通琴棋書畫。
2. 這位畫家是名副其實的五傳弟子,他的作品堪稱藝術的巔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傳”與“弟子”分開記憶,然后聯想“五傳”的意思是傳承的五個層次,再聯想“弟子”是指學習者、門徒,最后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五傳弟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傳承和師徒關系的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師徒制度和教育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一名五傳弟子,學好書法。
2. 初中生:他是一位五傳弟子,他的繪畫水平非常高。
3. 高中生:成為一名五傳弟子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學習和努力。
4. 大學生:他是一位五傳弟子,在音樂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5. 成年人:他是一位五傳弟子,他的手藝非常精湛,深受人們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