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鑒
基本解釋
◎ 臺鑒 táijiàn
[a form used after the name in the salutation of a business letter] 敬辭,用于請對方閱覽
詳細解釋
亦作“ 臺鑑 ”。請對方審察、裁奪的敬辭。后常用于書信。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 魯肅 不敢自專,君侯臺鑑不錯?!?魯迅 《書信集·致開明書店》:“此款不知于何時何地見付,希速賜示,以便遵辦為荷。此請開明書店臺鑒?!?br>見“ 臺鑒 ”。
成語(Idiom):臺鑒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某個事物或人身上得到啟示,以此為鑒戒自己的行為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原指古代的石碑,后泛指標志或記載;鑒,原指鏡子,后引申為觀察、了解。成語“臺鑒”意為通過觀察、了解某個事物或人,從中得到啟示和教訓,以此為鑒戒自己的行為或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提醒他人或自己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也可以用于贊美他人具有善于觀察、總結經驗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智者。他曾經在一塊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以便日后提醒自己和他人。這塊石碑被后人稱為“臺鑒”,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具有簡潔明了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失敗經歷成為了我們的臺鑒,讓我們懂得了要謹慎行事。
2. 這個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臺鑒課,讓我們明白了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臺鑒”與“觀察鏡子”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從中得到啟示和教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經驗教訓相關的成語,如“觀察麒麟”、“前車之鑒”等,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了一本關于動物保護的書,從中得到了很多臺鑒,知道了應該愛護動物。
2. 初中生:我在參觀紀念館時,看到了歷史的臺鑒,明白了珍惜和維護和平的重要性。
3. 高中生:大家應該從歷史的臺鑒中吸取教訓,避免重復犯錯,為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