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族
基本解釋
明 燕王 朱棣 奪取 建文帝 政權后,命 方孝孺 起草即位詔書。 方 堅不從命,被滅十族。十族,九族之外,并及朋友門生。 清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壬午殉難》:“ 文皇 大聲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獨不顧九族乎?’ 孝孺 曰:‘便十族奈我何!’ 文皇 大怒……大收其朋友門生。” 清 趙翼 《金川門懷古》詩:“從亡芒屩千山險,駢戮歐刀十族空。” 清 倪瑞璿 《樊大舅客金陵有詩吊方正學先生墓予次其韻》:“碧血一區埋十族,青山千古護孤墳。”
成語(Idiom):十族(shí z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滅族的人,也指十族被滅族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族是指被滅族的人或被滅族的事件。在古代中國,當一個家族或部落犯下重罪,被判定為“十惡不赦”時,整個家族的所有成員都會被處死。因此,十族成為了被滅族的代名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族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某個家族或團體因為犯下嚴重罪行而被全部處罰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的全面覆滅或毀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懲罰制度。在古代中國,家族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單位,家族成員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一個家族的成員犯下了嚴重罪行,就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和聲譽。為了懲罰罪犯并警示其他家族成員,古代法律規定了十族被滅的懲罰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族由兩個漢字組成,表示被滅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家族因為參與叛亂被判定為十族。
2. 這個邪教組織被政府徹底清除,可以說是十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十族”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即“十”表示十個,而“族”表示家族或部落。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家族制度和懲罰制度,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九族”、“全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犯下的錯誤太嚴重了,不僅自己要受罰,還會連累到十族。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犯罪團伙被抓獲后,他們的家族也將面臨十族的懲罰。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上有一些家族因為反抗統治者而被整個十族處死。
4. 大學生及以上:在中國古代,十族被滅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用來警示其他人不要犯下嚴重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