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唌
基本解釋
亦作“ 飛涎 ”。噴飛口沫。《文選·郭璞<江賦>》:“揚鬐掉尾,噴浪飛唌。” 劉良 注:“唌,口沫,或噴而飛。”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風期終破浪,水怪莫飛涎。”
成語(Idiom):飛唌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m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唌一詞由“飛”和“唌”兩個字組成。飛,表示快速、迅猛的動作;唌,表示清晰、明確的語言。飛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說話或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表達出迅速、直接、明確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唌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迅捷敏銳,不拖泥帶水。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迅速果斷,不拖延時間。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說話做事不經過思考,草率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唌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宰相季孫行父為了防止齊國內部的爭斗,決定將國家的軍隊撤回國都。在撤退的過程中,季孫行父對士兵們說:“飛唌,無有所久,無有所久!”意思是要求士兵們快速行軍,不要停留。后來,人們就用“飛唌”來形容快速行動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唌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處理問題總是飛唌果斷,很少猶豫。
2. 這個項目需要飛唌的執行力,不能拖延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飛”表示快速,而“唌”則表示清晰、明確的語言。通過將這兩個意思進行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飛唌”相關的成語,如“快人快語”、“迅猛如風”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飛唌地寫作業,這樣就有更多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了。
2. 初中生:他的反應飛唌,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
3. 高中生:為了趕上最后一班公交車,他飛唌地跑到車站。
4. 大學生:面對突發情況,他飛唌地做出了決策,避免了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