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
成語(Idiom):逋逃(bū táo)
發音(Pronunciation):bū t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跑、逃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逃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逋”和“逃”兩個字組成。逋指逃亡、逃跑,逃指離開、逃離。逋逃形容人因害怕、驚恐、追捕等原因而逃跑或逃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逋逃常用于形容犯罪嫌疑人、逃犯、戰爭中的逃兵等因害怕受到懲罰或追捕而逃跑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逃避責任、逃避困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逋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項羽本紀》中。故事發生在秦朝末年,項羽率領的反秦軍在戰斗中敗北,項羽被迫逃亡。他在逃亡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勸他不要逋逃,要勇敢面對困境。然而,項羽并沒有聽從老人的勸告,最終逃亡失敗,被敵軍俘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逋逃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形容人因害怕、驚恐、追捕等原因而逃跑或逃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發現偷竊后,逋逃到了外地。
2. 面對困境,她選擇了逋逃,而不是勇敢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逃跑的過程中,眼神驚恐,心情慌亂的樣子,這樣就能夠記住逋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逋逃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夭夭、逃得過一時、逃避現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看到老師生氣了,就逋逃到教室外面去了。
2. 初中生:他得知自己考試作弊被發現了,只能選擇逋逃。
3. 高中生:在戰爭中,逃兵被視為最不光彩的行為,他們逋逃的舉動讓人感到憤怒和失望。
4. 大學生:在面對困境時,有些人選擇逋逃,而有些人選擇勇敢面對。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逋逃”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