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滀
成語(Idiom):停滀
發音(Pronunciation):tíng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行駛,靜止不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停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停指停止,滀指行駛。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物體停止行駛的狀態,表示靜止不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停滀一詞常用于描述車輛、船只等交通工具的停止行駛狀態。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物在某個時間段內不再前進或停下來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停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羽帶領大軍攻打楚國,一度非常強大。然而,項羽卻因為某種原因停滀不前,錯失了攻克楚國的良機,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從此以后,停滀成為了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某人停止行動、失去進取心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停滀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但他沒有停滀,一直努力奮斗。
2. 這輛車突然停滀在路邊,導致了交通堵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停滀”與停車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輛車停在路邊,不再行駛,這樣就可以聯想到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動詞短語相關的成語,如“行色匆匆”、“急如星火”等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騎車時突然停滀了,因為前方有紅燈。
2. 初中生(13-15歲):他停滀了一會兒,思考了一下下一步的計劃。
3. 高中生(16-18歲):她在比賽中遇到了困難,但她沒有停滀,堅持到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停滀,要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