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木星的別稱;古代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紀年;十二年是一周。
(2) (名)傳說中神名。
(3) (名)舊社會對土豪的憎稱。
[構成]
偏正式:太|歲
[例句]
太歲頭上動土。(作定語)
英文翻譯
1.(木星的別稱) an ancient name for the planet Jupiter
詳細解釋
◎ 太歲 tàisuì
(1) [ancient name for the planet Jupiter]∶木星的別稱,古代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紀年,一周是十二年
(2) [star god presiding over the year]∶傳說中神名。古代迷信,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不吉利
(3) [local tyrant]∶舊時對土豪的憎稱
鎮山太歲
(1).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歲星。又稱歲陰或太陰。古代認為歲星(即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實為11.86年),因將黃道分為十二等分,以歲星所在部分作為歲名。但歲星運行方向自西向東,與將黃道分為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故假設有一太歲星作與歲星運行相反的方向運動,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紀年。如太歲在寅叫攝提格,在卯叫單閼等。又配以十歲陽,組成六十干支,用以紀年。參閱《爾雅·釋天》、《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天官書》、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
(2).指太歲之神。古代數術家認為太歲亦有歲神,凡太歲神所在之方位及與之相反的方位,均不可興造、移徙和嫁娶、遠行,犯者必兇。此說源于 漢 代,傳至后世,說愈繁而禁愈嚴。 漢 王充 《論衡·難歲》:“方今行道路者,暴病仆死,何以知非觸遇太歲之出也?” 漢 王充 《論衡·難歲》:“且太歲,天別神也,與青龍無異。”
(3).喻兇惡強暴的人。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普天無處不聞名,則我是權豪勢宦 楊衙內 !”《水滸傳》第二六回:“兩邊眾鄰舍看見 武松 回了,都大吃一驚,大家捏兩把汗,暗暗的説道:‘這番蕭墻禍起了!這個太歲歸來,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街坊見是這幾位太歲闖事,那敢出來探望,緊閉著門不管。”
成語(Idiom):太歲(tài suì)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s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每年的歲數,也用來指年歲的主宰者,即掌管一年的神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歲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迷信觀念,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一個主宰自己的神明。太歲既可以指代每年的歲數,也可以指代主宰年歲的神明。在民間信仰中,人們認為太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他的影響力可以影響一個人在某一年的運勢和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歲一詞常常用于討論一個人的年齡和命運。在中國的農歷新年期間,人們會特別關注太歲的轉換,以確定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運勢。此外,太歲也經常被用來形容在某一年中會帶來不順利或不幸運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歲的概念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和迷信觀念。根據傳說,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會有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神明,這個神明就是太歲。人們相信太歲會對一個人的整個一年產生影響,所以要特別注意太歲的轉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年是我五十歲,是我的本命太歲。
2. 這一年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可能是太歲不利的緣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太歲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將太歲這個成語與年齡和命運聯系起來,想象太歲是一個掌管年齡和命運的神明。
- 將太歲的發音“tài suì”與“太歲”這個詞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太歲在歲數上的影響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太歲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傳統神話和迷信觀念,了解更多關于太歲的故事和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今年六歲了,太歲會帶給我好運嗎?
2. 小學生:我的太歲是狗,我希望在狗年里能取得好成績。
3. 初中生:今年是我十四歲,希望太歲能保佑我順利升入高中。
4. 高中生:我今年十八歲,希望太歲能給我帶來好的大學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