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起尾巴
成語(Idiom):夾起尾巴
發音(Pronunciation):jiā qǐ wěi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害怕或膽怯而退縮、不敢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夾起尾巴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它源于狗類動物的行為。當一只狗感到害怕或膽怯時,它會夾緊尾巴,表示自我保護和逃避。因此,夾起尾巴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或壓力時退縮、畏縮不前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夾起尾巴可以用來形容各種情況下的膽怯、退縮行為。比如,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時不敢面對,可以說他夾起了尾巴;當一個人在關鍵時刻退縮不敢行動,也可以用夾起尾巴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夾起尾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用夾起尾巴來形容人類的恐懼心理,認為人類因為害怕而退縮,不敢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夾起尾巴的成語結構是“夾起+尾巴”,其中“夾起”表示動作,“尾巴”表示動作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老板的批評,他夾起尾巴,不敢辯解。
2. 考試前他夾起尾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只狗在面對危險時夾緊尾巴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另外,可以將“夾起尾巴”與“膽怯、退縮”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敢、膽怯相關的成語,如“勇往直前”、“畏首畏尾”等,可以拓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陌生人,他夾起尾巴,不敢說話。
2. 初中生:考試前他夾起尾巴,不敢發揮自己的水平。
3. 高中生:面對未知的未來,她夾起了尾巴,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面對社會的競爭,他夾起尾巴,不敢冒險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