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頑
成語(Idiom):迷頑(mí wán)
發音(Pronunciation):mí w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固執、執迷不悟,不愿改變或接受新的觀念或事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迷頑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迷指困惑、迷失方向,頑指固執、不易改變。迷頑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愿接受新的道理或事實,堅持自己的錯誤觀念。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頑固不化、不肯改過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迷頑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堅持己見,不愿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改變自己的觀點。例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對于科學事實持迷頑態度,表示他不愿意接受科學的證據和觀點,堅持自己的錯誤觀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迷頑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導傳》中的一句話:“迷頑不悟,抱空言而不自省。”這句話形容了當時的官員王導固執己見,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形容個人固執、執迷不悟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迷頑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新技術持迷頑態度,不愿意學習和應用。
2. 她迷頑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迷路”和“頑固”這兩個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迷頑這個成語。迷路意味著迷失方向,而頑固表示不易改變。將這兩個詞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幫助記憶迷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迷頑相關的成語,例如“迷途知返”、“頑固不化”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迷頑地堅持自己的答案,不愿意改正錯誤。
2. 初中生:她迷頑地拒絕接受老師的建議,結果功課一直沒進步。
3. 高中生:他迷頑地堅持自己的政治觀點,不肯聽取其他人的意見。
4. 大學生:她迷頑地固守自己的信仰,不愿意接觸和了解其他的思想。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迷頑這個成語。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