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策
基本解釋
手段;本領。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是則是英雄臨陣披重鎧,倚仗著他家有手策,欲反 唐 朝世界。”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二折:“你那一日離莊宅登紫陌, 絳州 城顯氣概, 龍門鎮 施手策。”
成語(Idiom):手策 (shǒu cè)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手指點劃來表示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策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手指代手部,策指代指點。手策的意思是用手指點劃來表示意思。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用手勢來傳遞信息或指示行動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策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無法開口說話的情況下,通過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用手指點劃來指示他人的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中。當時,漢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因為語言不通,使者們只能通過手勢來交流。后來,手策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策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無法開口說話,只能用手策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2. 老師用手策指示學生們做出正確的動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手指指向自己的腦袋,然后做出手勢的動作,來幫助記憶手策這個成語。此外,可以結合實際情境,想象自己無法說話,只能通過手勢來交流的場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手勢交流的文化差異和習俗,可以拓展對手策這個成語的理解。此外,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手舞足蹈、手忙腳亂等,來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有帶紙和筆,只能用手策向同學傳達我的意思。
2. 初中生:老師用手策示意我們安靜下來。
3. 高中生:考試時,我看到同學用手策向我傳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