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濟
成語(Idiom):遭濟(zāo jì)
發音(Pronunciation):zā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遭受幫助或救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困難時得到幫助或救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遇到困難時得到他人的援助或救濟。可以用于表達感激之情,也可以用于指責對方不應該接受他人的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一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489年,齊國的哀公因為戰爭失利,被楚國圍困。當時齊國的一位大臣鮑牧勸說哀公向晉國求援,哀公答應了。晉國立即派出軍隊前來救援,最終解救了齊國。后來,人們用“遭濟”來形容在困境中得到他人的幫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遭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朋友們的遭濟,我非常感激。
2. 他在生意失敗后一直遭濟著父母的資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遭濟”記憶為在遭遇困境時得到他人的援助,類似于“遭遇救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遭濟”意思相近的成語,如“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摔倒了,同學們都遭濟著我,幫我去請老師。
2. 初中生:考試前,我遇到了很多難題,老師遭濟著我,給我講解了答題技巧。
3. 高中生:我在準備高考時,遇到了很多困難,父母遭濟著我,給我提供了學習資源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