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蕩
成語(Idiom):崩蕩(bēng dàng)
發音(Pronunciation):bēng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局勢動蕩不安或情緒激動不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崩蕩是由“崩”和“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崩指傾覆、崩塌,蕩指搖動、動蕩。合在一起形容局勢動蕩不安或情緒激動不穩定的狀態。比喻事物的基礎不穩固,隨時可能崩潰或發生變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動蕩不安。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情緒激動不穩定或內心動蕩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崩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十三年》:“國崩而后滅?!焙髞沓蔀槌S玫脑~語。故事中的“國崩”指的是國家的基礎崩潰,導致國家滅亡的局勢。這個成語通過描述國家的崩潰,表達了局勢動蕩不安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崩蕩,現在終于開始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2.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公司的業務也開始出現崩蕩的跡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崩蕩”想象成一座山峰搖搖欲墜的景象,形象地表示局勢動蕩不安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動蕩、不穩定相關的成語,如“動蕩不安”、“風雨飄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家經歷了崩蕩,大家都很害怕。
2. 初中生: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這個行業開始出現崩蕩的跡象。
3. 高中生:這個社會存在著各種問題,局勢動蕩不安。
4. 大學生:我的情緒一直很崩蕩,需要找到平衡的方法來調節。
5. 成年人:在這個不穩定的時期,我們需要保持冷靜,應對崩蕩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