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
基本解釋
◎ 不毛 bùmáo
[barren] [指土地或地區] 不宜種植物的;貧瘠的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在與他們小屋鄰接的一圈不毛之地上,所獲收成十分可憐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aridity; infertility; sterility
詳細解釋
(1).未加種植。《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
(2).不生植物。指荒瘠。《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請唯君王之命。” 何休 注:“堯埆不生五穀曰不毛。”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故五月渡 瀘 ,深入不毛。” 宋 王安石 《收鹽》詩:“海中諸島古不毛,島夷為生今獨勞。” 秦牧 《土地》:“沙漠開始出現了綠洲,不毛之地長出了莊稼。”
(3).毛色不純。《公羊傳·文公十三年》:“ 魯 祭 周公 ,何以為牲? 周公 用白牡, 魯公 用騂犅,群公不毛。” 何休 注:“不毛,不純色。”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對》:“ 周 天子用騂犅,群公不毛。 周公 ,諸公也,何以得用純牲?”
成語(Idiom):不毛
發音(Pronunciation):bù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土地貧瘠,無法種植莊稼;比喻事物沒有成效,無法取得預期的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毛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篇中,原意是指土地無法生長植物。后來逐漸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或成果。不毛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具有較為負面的含義,常用于形容個人能力不足或事物無法發展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毛一詞常用于批評、諷刺、自嘲等語境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項目、計劃或努力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或成果。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能力不足,無法完成某項任務或達到某個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毛一詞最早出自莊子的《逍遙游》一篇。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看法。莊子在文章中用不毛來形容自己的思想境界,表示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無拘無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不”和名詞“毛”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毛”表示植物的細毛,引申為植物的生長能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塊土地太不毛了,連一棵草都長不出來。
2. 他的努力完全是白費,一切都是不毛之功。
3. 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一年,但目前還是不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毛”與“不茂”進行聯想,兩者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不茂表示植物生長茂盛,而不毛表示植物生長不良。通過這種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不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不毛相近的成語,如“一無所獲”、“空費心力”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沒有收獲或結果不如預期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塊土地太不毛了,連螞蟻都沒有。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太不毛了,什么都不愿意做。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經過了多次嘗試,但最終還是不毛。
4. 大學生:他的創業計劃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結果是不毛之地。
以上是關于成語“不毛”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