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
基本解釋
◎ 十四行詩 shísìhángshī
[sonnet] 歐洲的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每首十四行,有好幾種格律
英文翻譯
1.sonnet
十四行詩(Shí Sì Xíng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ì xíng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由十四行組成的詩歌形式,通常采用押韻和特定的格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四行詩是一種源自歐洲文學的詩歌形式,最早出現在意大利。它由十四行組成,通常分為四個節,每個節有不同的韻律和押韻規則。其中最著名的是英文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也稱為“英文十四行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四行詩通常用于表達情感、思考哲理或描繪景物。它的格律和押韻要求使得它非常適合用于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四行詩最早出現在14世紀的意大利,由彼特拉克(Petrarch)創作。后來,這種詩歌形式傳入英國,并在莎士比亞時代達到巔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四行詩是一個固定的詩歌形式,由十四行組成。通常分為四個節,前兩個節是四行,后兩個節是三行。每個節的韻律和押韻規則不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一首十四行詩表達了對她的深情。
2. 這首十四行詩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十四行詩”這個詞語:
1. 將“十四行”拆分為“十”和“四行”,表示由十四行組成。
2. 將“詩”與詩歌形式聯系起來,表示十四行詩是一種特定的詩歌形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十四行詩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這種詩歌形式的知識,例如不同的韻律和押韻規則。你還可以閱讀一些經典的十四行詩,如莎士比亞的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0歲):我喜歡寫十四行詩,因為它可以表達我的感受。
2. 初中生(11-14歲):老師讓我們學習十四行詩的結構和寫作技巧。
3. 高中生(15-18歲):我在文學課上學習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感覺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