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難能可貴
發音(Pronunciation):nán néng kě g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非常稀少和珍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某種品質或特征非常罕見和寶貴,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質、能力、功績等非常難得和難以估量的價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三年》中,原文是“貴而無能則賤,賤而無能則貴,貴而能則貴,賤而能則賤,難能可貴也。”意思是說,貴族出身的人如果沒有才能,就會被人看不起;而平民出身的人如果有才能,就會受到重視。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非常稀少和珍貴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難能可貴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形容詞“難能”和形容詞“可貴”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勇氣和毅力在這個困難的時刻表現得難能可貴。
2. 她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精神令人覺得難能可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難能可貴”與“非常稀少和珍貴”這個基本含義進行聯想記憶,也可以通過構建自己的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千載難逢”、“千金難買”等,來拓展對珍貴和稀少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發現一顆非常漂亮的石頭,它的顏色和形狀都很特別,真的難能可貴!
2. 初中生:他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么多作業,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學生。
3. 高中生:她在全國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這種成績真的是難能可貴啊!
4. 大學生:他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色,幫助了很多人,這樣的精神真的很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