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野
基本解釋
春秋 時 晉國 樂師 師曠 的字。目盲,善彈琴,辨音能力極強。《文選·張衡<東京賦>》:“能不惑者,其唯 子野 乎?” 薛綜 注:“ 子野 , 師曠 字。曉音曲者?!?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 子野 善聽, 離婁 至明?!?清 錢謙益 《復李叔則書》:“瓦釜之鳴,不若洪鐘之響,有耳者知之,而 子野 不知,豈有是哉?”
成語(Idiom):子野
發音(Pronunciation):zǐ y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的孩子在野外游玩,不謹慎而受到傷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野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年幼的孩子在野外活動時不懂得保護自己,容易受到傷害。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齊物論》中,其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年幼的孩子在山野間追逐玩耍時不小心跌進了深淵,而他的父母卻對他的安危毫不知情。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對年幼的孩子進行保護和教育,以免他們在無知的情況下遭受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野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年幼者在不了解危險的情況下做事,或者形容不懂事的人在不謹慎行動時容易遭受到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中的寓言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子)+ 地點(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還太小,不懂得危險,總是像個子野一樣四處亂跑。
2. 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玩耍,他還是個子野,容易出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年幼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子野的發音與“自爺”相似,也可以想象一個孩子自己在野外玩耍,沒有父母的保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保護兒童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掩耳盜鈴”、“童叟無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弟弟還是個子野,我們要多照顧他。
2. 初中生:她雖然是個子野,但是在學習上很努力。
3. 高中生: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讓他們變成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