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蝶會
基本解釋
舊時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屆期士女相聚,撲蝶為戲,故又稱撲蝶會。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 長安 二月間,士女相聚,撲蝶為戲,名曰撲蝶會。”
成語(Idiom):撲蝶會
發(fā)音(Pronunciation):pū dié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聚集在一起,爭相追逐短暫而虛無的快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蝶會比喻人們追求短暫的享樂,只追求表面的美好而不顧及內(nèi)在的價值。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對于短暫而虛幻的快樂的追逐,卻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追求短暫享樂、盲目追求表面的美好而忽略內(nèi)在價值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楊慎的《涉古堂叢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富商在花園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許多貴族來參加。宴會上,富商放飛了許多美麗的蝴蝶,貴族們爭相追逐蝴蝶,忘記了宴會的真正目的。這個故事通過撲蝶會寓言,告誡人們不要因為追求短暫的享樂而忽視真正重要的事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整天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真是一群撲蝶會的人。
2. 這些年輕人只關(guān)注表面的美好,完全是一群撲蝶會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想象一群人在花園里追逐蝴蝶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等,來加深對于追求短暫享樂的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成為一個只追求短暫快樂的撲蝶會成員。
2. 初中生:年輕人應該要有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物,而不是沉迷于撲蝶會。
3. 高中生:我們應該要珍惜時間,不要把青春浪費在撲蝶會上。
4. 大學生:社會上有太多的撲蝶會,我們應該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