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蹻
成語(Idiom):躡蹻(niè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暗中跟隨,竊聽秘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躡蹻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暗中跟隨他人,特別是竊聽別人的秘密行動。它通常用來指代偷窺、偷聽或暗中監視他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躡蹻一詞常用于描述暗中跟蹤、監視或竊聽的情況。例如,在偵查、刑偵、情報收集等領域,可以用躡蹻來形容秘密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躡蹻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一文,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竊聽的故事。故事中,晉國的襄公派人前往齊國,對齊國的機密情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獲取這些情報,他派遣了一個名叫鄭國人的人做了一件非常有智慧的事情。鄭國人不敢直接竊取情報,而是裝作修理屋頂的工匠,悄悄地在齊國王宮的屋頂上安裝了一個竊聽裝置。通過竊聽裝置,他成功地獲取了齊國的秘密情報。后來,人們用“躡蹻”來形容類似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躡蹻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單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躡蹻地跟隨著那個嫌疑人,終于揭露了他的真實身份。
2. 小明偷偷地躡蹻到爸爸的辦公室,看到了一些他不應該看到的文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躡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暗夜中躡手躡腳地跟隨著別人,竊聽他們的秘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竊聽、監視相關的成語,如“偷天換日”、“竊玉偷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小明躡蹻地跟著小紅,想知道她在做什么。
2. 小學生(7-12歲):小明看到了王老師躡蹻地走進辦公室,他覺得很奇怪。
3. 初中生(13-15歲):他們用躡蹻的方式竊聽到了老師的講話,得到了考試的答案。
4. 高中生(16-18歲):他躡蹻地跟隨著那個神秘人,想揭開他的真實身份。
5.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她偷偷地躡蹻到教授的實驗室,想了解他最新的研究成果。